3月19日至3月21日,教育部(第五专家组)来校开展来华留学生医学教育专项调研。3月20日上午在学术交流中心博学A厅举办了调研座谈会,张幸平校长接见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学术部翟金鸣主任、湖北省教育厅对外合作交流处陈曦科长和调研专家樊立洁教授、龚朝辉教授、陈霞教授、王美豪教授。座谈会由李卫东副校长主持,我校教务处、外事处、医学院、附属医院、国际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和我校教师代表、外籍教师代表、国际学生代表一同出席。
李卫东副校长介绍了江汉大学办学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学校拥有学科门类11个,学院21个,本科专业71个,学术型硕士一级学科点3个,专业学位类别4个。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环境与健康)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学校高度重视“国际化”,目前已经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和校际交流,学校开展医学来华留学生教育仅三年,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政策配套、后勤保障等方面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学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能够与省、市教育国际化工作相契合,并服务于“三化大武汉”目标。今后要继续提升来华留学医学教育的培养质量,系统梳理并改进各类存在的问题。
我校医学院院长舒细记汇报了我校来华留学生医学教育相关情况。他指出目前我校招收了3个年级MBBS专业(中英文授课)国际学生共计299名。目标是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初步临床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深造潜力,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活动的国际应用型人才。学院医学教学实验中心为湖北省示范教学中心,拥有各类实验室、标本室100余间,总面积6000余平方米。建有3个校级研究院所、1个湖北省科研创新团队实验室、6个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实验室,1个医学实验公共平台。“基础医学”与“病理与病理生理学”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临床医学”和“中医学”为武汉市重点学科。湖北省精品课程2门,江汉大学精品课程6门。临床教学资源丰富,现有24个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其中附属医院4所、临床医学院1所、教学医院5所、实习医院8所、全科医学社区实习基地5所、公共卫生实践基地1所。在教室队伍中,湖北省“百人计划”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4人,武汉市“十大名师”1人,武汉市“中青年中医名医”2人,武汉市“十百千”人才2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4人,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3人。有30余位专家在省市各专业学会担任主要职务。近五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余项,省市级科研项目570余项,取得科研成果80余项,发明专利50余项,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励40余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5500余篇,其中被SCI、SSCI、EI、ISTP收录7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20余部。是湖北省目前唯一国家级医师资格考试临床医学类(实践技能)与考官培训基地和武汉红十字会人体组织综合利用库。
我校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陈凯介绍了国际学生的招生情况,他表示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遵循“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方针。国际学生入学需凭有效护照、学历证明、成绩证明(英语、生物、化学成绩需达到总分60%以上)、“江汉大学来华留学生学习申请表”、“国际学生经济担保书“等文件才能完成注册。
教育部(第五专家组)来华留学生医学教育专项调研组长——浙江大学的樊立洁教授对我校来华留学生医学教育的办学情况表示了肯定,她提出我校要理顺学校国际教育、医学教育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广泛宣传合作, 建立严格的国际学生的遴选制度,提高生源质量;要与国际接轨,强化全英文特色,向国际化靠拢;加强课内外互动交流,推出个性指导,满足个性化需求;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授课技巧,改善教学效果;加大投入改善学校医学教育的各项条件;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特别是在教学环节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要格外重视。
调研期间,专家组还随堂进行了听课,赴医学院走访了相关教学实验室、赴国际教育学院查阅了相关资料,与管理人员及临床教师和学生及基础教师分别进行了两场座谈会,还赴江汉大学临床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实地考察了临床查房带教情况、实习条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