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公临时出国(境)团组和人员信息公开公示表
派员单位(名称及盖章):江汉大学
组团单位名称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 | |||||||
出访国家或地区及停留天数 | 南极,停留天159天 | |||||||
出访主要任务 | 中国第三十九次南极考察(“雪龙2”号度夏考察) | |||||||
拟出访时间 | 2022.10.26-2023.4.2 | |||||||
团长姓名 | 张体军 | 总人数 | 326人 | |||||
经费来源及金额 | 住宿和伙食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安排,其他费用共计30620元从国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项目(项目编号41977327)和学校教师海外交流费中共同列支。 | |||||||
邀请方背景及邀请单位(人)名称 |
邀请单位: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邀请人:王国栋、第三十九次南极科学考察外事专员、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 |||||||
拟拜访机构 及人员介绍 | 无拜访机构及人员,随船进行采样,采样计划如下: (1)海水样品采集:对航道上的海水进行定点采样,采集充足体积的海水后在雪龙2上进行富集,将富集后的样品储存好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测定。 (2)大气样品采集:采集雪龙2航线大气,并记录采样点的温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大气样品储存好后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测定。 (3)南极长城站大气被动样品换收:在雪龙2停靠长城站卸货期间,队员在长城站周围换收被动大气样品,并随雪龙2返回实验室分析测定。 | |||||||
出访预期效果 (推动项目及签署协议等) |
南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来源及环境行为研究是环境科学领域持续关注的热点和重要前沿课题。以往研究认为大气长距离传输是POPs的主要来源途径,但南极区域环境特征相比其他区域差别明显,POPs赋存特征及具体来源亦有较大差异,开展南极POPs大气长距离传输特征对比研究对于深入理解长距离传输机制和POPs全球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采样结合后续实验分析并对比西藏数据将探讨区域特征(气象、海拔和植被等)对污染物迁移变化的影响,从而为揭示不同偏远区域 POPs 大气长距离传输机制提供直接的科学依据。 | |||||||
出访人员基本情况 |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所在单位(全称) | 职务 | 上次出访时间及国家 | |||
潘钰 | 女 | 31 | 环境与健康学院 | 助理实验师 | 无 | |||
往返航线 | 武汉-上海-南极-上海—武汉 | |||||||
公示方式 和范围 | 派员单位局域网 | |||||||
公示时间 | 2022年10月12日—2022年10月18日(5个工作日) | |||||||
说明:1、该团已列入本单位 2022 年度出访计划。根据中央文件精神,现予公示。如有异议,可与以下人员联系。 联系人:张慧 单位监督电话:84688385 2、该团出访回国后1个月内,将以同样方式填写出访后公开公示表,并与出访日志、出访报告及公务活动影像资料同时交给市外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