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给文明建设打上时代印记

发布者:李工发布时间:2016-02-29浏览次数:1661

2015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要为全社会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引导和推动全体人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 

  过去的一年,是奋进收获的一年。全国各地以总书记讲话为遵循,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充分发挥模范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又涌现出了更多先进典型,包括集体和个人,深深烙上了文明的时代印记。同时,我们也在思考,面对新形式、新要求、新使命,进一步总结经验得失、精准发力,把文明创建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还得在创新上下功夫。 

  文明创建,要在意识形态上推陈出新。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潜力,往往与社会的文明程度息息相关,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就不会仅仅停留在吃饱、穿暖、住好、喝足等基本需求之上,对道德文化的需求则会日渐旺盛。就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式看,“文明创建”成为时代热词,乃大势所趋,也符合人们的主流价值观。然而,我们也需清醒认识到,从“十三五”开局到实现“四个全面”,时间紧、任务重,各项改革正处于攻坚期,文明创建工作还面临严峻考验。 

  文明创建,要在宣传方法上创新举措。在经济发展领域,曾有“宣传带头跑,经济不用愁”的说法,文明创建工作同样如此。宣传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人知晓、让人理解,最终化为全员行动,只不过,在方法上还要讲究创新。比如,“新生代”的网络宣传形式,呈现新颖时尚、开放便捷的特点,适应人群比较广泛;传统意义上的口号、标语、漫画、读本等宣传形式,具有简单直白、生动形象的优势,老年、少年、学历层次相对较低的人群更易接受。因此,当新媒体宣传渐成主流,传统的宣传方式也不能丢,应该盘活二者资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文明创建,要在活动内容上寻求新意。紧扣时代脉搏,开展“文明”行动,重在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养正气、树新风,共同参与文明创建。比如,有地方创新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手拉手、志愿者等各类主题活动,社会反响较好,深受群众喜爱。于是,就有地方纷纷仿效,大大小小的“文明创建”行动如火如荼,但效果却并不理想。原来,不同地方,文明发展层次也不一样,如果只靠简单地复制,自然会事倍功半。因此,要让“文明创建”成为一个地方“品牌”,首先要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更重要的是内容创新。 

  文明创建,要在规划布局上创新思维。做好文明创建工作,必需回应民生关切,切实解决好医疗卫生、环境交通、公共文化、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现实需求。创建文明城市,不可片面追求经济增速,而要重视“内涵”发展,在高楼大厦之间,比如一个小广场、一座小公园、一片小菜市、一处小诊所、一家小银行……为群众打开方便之门,就能激活城市的“文明细胞”。创建文明村镇,既要为群众留住青山绿水,又要全面消除物质贫困,更要让文化重心下移,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粮食。 

  精神文明建设,共创是前提,共享是目的,不仅需要政府积极作为,更需要全民热情参与。然而,“创新”始终是贯穿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只有在坚持创新、为民谋利的基础上,文明创建工作才会根植人心。(王坤)